課題立項後的重要工作之三:做好中期檢查和總結結題工作
一、中期檢查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對研究時間較長的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在管理上設立了中期檢查一項。中期檢查活動由課題組來組織,邀請專家和有關人員參加,情況要上報。中期檢查活動主要是分析課題已取得的階段研究成果,研讨課題研究的可持續性,重點是對課題研究進行反思、歸納、深化和細化。
中期檢查活動結束以後,還要填寫中期活動檢查表,其内容有:
1、中期檢查活動簡況:檢查時間、地點、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于2人)、參與人員等。
2、中期報告要點:研究工作主要進展、階段性成果、主要創新點、存在問題、重要變更、下一步計劃、可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頁)。
3、主要階段性成果及影響:成果名稱、成果形式、完成或發表時間、成果影響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頁)。
4、專家評估要點:側重于過程性評估,檢查前期課題研究計劃落實情況,進行可持續性評估,調整研究計劃建議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5、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書、開題報告和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6、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意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意見。
7、附課題申請書、開題報告等材料。
中期檢查獲得通過後,課題組就要根據中期檢查中專家等提出的意見,調整和完善後期的研究工作。
今天三個課題的研究時間都隻有兩年,不知道省裡規定是否要做中期檢查。
二、總結和結題鑒定
結題鑒定是課題總結階段以後的工作,但要在總結階段作好準備。
1、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要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論文和研究報告,這是課題研究的最後環節。
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此,要留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項:
(1)搞好總結。可以召開經驗交流會、總結彙報會等活動進行總結。
(2)全面整理資料。分門别類地整理,重要的可列為研究報告的附件。
(3)撰寫論文和研究報告。
這裡我順便講一下怎樣寫論文,因為中小學教師多數把論文寫成是工作總結或經驗總結。
●論文的寫法。
論文的寫法有好幾種。如有:立論文、駁論文、政論文、評論、社論等等。立論文和駁論文用得最多。立論文就是運用确鑿的事實和充分的理由,從正面論證自己觀點正确的文章。駁論文就是以批駁别人的觀點為主,通過對錯誤觀點的反駁,從而證明自己觀點正确的文章。
論文的三要素
不論寫哪一類論文,都要包含論文的三要素,即:要有論點、論據和論證。
這三要素是論文的基本特點。論點就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表明自己的主張、觀點。觀點必須正确、鮮明、深刻、新穎。在一篇比較長的複雜的論文中,往往除了總論點以外,還有分論點。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有的論文的标題就是論點;有的論點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結尾;有的滲透在全文中。
論據就是作者用來證實論點的根據和理由。它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理論。事例要選擇真實、可信的;理論要選擇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确的、科學的原理或定義等。論點是否能成立,要看論據是否充分和有說服力。論證就是指作者運用論據證實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它的重要任務是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論證方法分立論和駁論兩大類,有的論文以立論為主;有的以駁論為主;有的是立論中有駁論,駁論中有立論。方法多樣。
論文的内容和結構
作為一篇完整的論文,應該具有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要提出要議論的問題,并表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使大家信服;三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那麼,在一篇論文中,這三部分内容的結構排列是怎麼樣的?第一是提出問題,表明觀點部分,這叫引論;第二是論證觀點部分,這叫本論;第三是提出解決辦法的部分,這叫結論。所以,論文結構排列的次序是:引論、本論、結論;其中引論是文章的開頭,本論是文章是主體,結論是文章的結尾。
舉個例子,《中國教育學刊》曾有篇題為“校本課程開發中的課程領導”的論文。作者是是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東北
這是一篇比較完整的典型的立論文。
當然,文章的結構有時也可以靈活變化,特别是引論和結論有時也可以省略。
寫論文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根據研究内容和目标選好論文題目。論題規定着一篇文章的内容範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文章的價值。我們看文章也往往有這習慣,先看題目,覺得這題目有意思有價值再看文章,覺得沒意思沒價值就不看了。但是,作為研究成果的論文題目必須與課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相聯系的。
二是,語言要準确、簡明、生動、有力。寫文章就是用語言表達思想。語言表達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文章的優劣成敗。特别是文章的開頭一定要寫好,否則會影響人們閱讀全文。要養成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當然,也有這種情況,有些語言含糊不清,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是由于思想含糊不清造成的。
三是,論據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充足性和針對性。不注意這幾個特點,将會使論點缺乏科學依據、站不住腳,使人對你的研究不心服,從而失去了研究的價值。
四是,堅持整體的嚴密性。整篇文章的思想要嚴密,不要前後矛盾,不要顧此失彼;組織結構要嚴密,各部分之間要緊密聯系,不要颠三倒四;層次要嚴密,一層緊扣一層。各方面都做到嚴密,可以使整篇文章條理清晰,渾然一體。
此外,如果你寫文章時參考了其他作者的專著或論文,吸收了或引用了他們的觀點或材料,那麼,在你的文章的末尾應該列出參考書目或注明引文的出處。一般從參考書目中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深度和廣度。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明明文章中引用或吸收了他人的觀點和材料,但沒有列參考書目;也有少數文章從内容看,并沒有看多少參考書,但卻列出了一大堆參考書目。這都不好。
論文與經驗總結的區别
兩者不屬于一個類型的文章,論文屬于普通文章,經驗總結屬于應用文章。
除此之外,兩者的文章結構也不同。論文的内容結構前面已經講過。經驗總結的内容結構一般是:
1、簡要叙述總結目的、時間、背景和過程等基本情況;
2、取得的主要成績;
3、存在的問題;
4、經驗教訓;
5、今後的打算或努力方向。
經驗總結可以寫全面總結也可以寫專題總結。專題總結拟選擇一兩個問題着重總結出規律性經驗來,不必上述五個方面面面俱到,主要寫好成績和經驗部分。許多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把專題總結與論文混肴起來。鑒于這種情況,中國教育學會在每年度的學術論文評審中把經驗總結也列為評審對象之一。
經驗總結的對象一般是總結本單位的或本人的經驗,因此,必須真實準确。同時,在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中找出普遍性的客觀規律,使經驗不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使之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不僅有利于本單位和本人的今後工作,也有利于經驗的對外推廣。
這裡我也推薦一篇專題經驗總結文章,該文曾登載在《人民教育》上,是關于校本研修的專題總結,作者還是熊梅。這篇文章總結了學校七年來開展校本研修的經驗,并從實踐經驗中提升出若幹反映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從以下摘錄的文章标題中就可見一斑:
該文的第一段寫的是背景。以下的段落标題如下:
一、凸現前瞻性,拓展教師的研究視野
(1)先進的辦學理念,決定了校本研修的整體方向與目标定位。
(2)教育科研,讓校本研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聚焦國内外教育熱點,讓校本研修具有大視野。
(4)挖掘高校的學術資源,提升校本研修的層次。
二、凸現自主性,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1)立足學校層面的自主研修,促進辦學品位的提升。
(2)立足學科層面的自主研修,促進學科的均衡發展。
(3)立足教師層面的自主研修,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
三、凸現合作性,凝練合作的教師文化
(1)形成“研修協作體”。
(2)同行交流與同伴合作。
四、現層次性,引領教師梯度發展
(1)教師入格階段——“青藍”工程。
(2)教師的升格階段——“希望之光”工程。
(3)教師的風格階段——“名師”工程。
五、凸現實踐性,豐富教師教育智慧
(1)校本研修的内容要關注實踐、源于實踐。
(2)研修成果廣泛推廣,反哺實踐。
看了這篇文章以後,不僅使人知道學校是怎麼開展校本研修的,而且使人知道該校的校本研修有什麼經驗可學,有什麼規律可循。
以上講的隻是寫論文的一般性的原則和道理。由于個人的生活閱曆、工作經曆、認識、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等的不同,會形成不同文風、不同風格、不同體栽的文章。因此,文章是豐富多彩的、靈活多樣的。
●研究報告的寫法
因為課題研究的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寫法,很多研究者在撰寫時分為5部分:▲一種分為:課題的提出及其意義;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标和内容;科研工作的組織與實施;研究成果質量效益分析;結論等5個部分。▲另一種分為: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結果;讨論有關的問題;研究的結論與建議等5個部分。▲還有一種分為:調查的緣由;調查的對象、人數、範圍、地點及時間;調查的方法;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調查的結論與建議等5部分。這種體例是适合于搞調查研究的課題。
上述3個體例中,研究成果的質量效益分析、研究的結果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3個部分是最重要的,是報告的核心部分。判斷一個課題的研究質量、效益和價值如何,主要看這部分内容;其次重要的是結論(或結論與建議)部分,看這部分内容主要判斷課題研究的深刻性。研究報告是研究成果的主件,要特别重視。不論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都要求做到符合科學性、真實性、創新性、可讀性的原則。
2、結題鑒定
●結題
隻有在課題研究按時結束、而且研究成果達到要求時才能申請結題。全國規劃辦根據不同級别的課題提出了不同要求的成果标準,比如,對教育部規劃課題的最低要求是:出版專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篇。各省也有自己的規定。課題組長對上級對自己課題成果的要求标準要做到心中有數。
申請結題時需要填寫鑒定申請書,同時提交研究報告和成果公報,全國規劃辦規定,前者不少于3萬字,後者6千至8千字。
此外,還要寫研究工作報告,内容包括: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變更情況;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采納、轉載、引用、實踐情況等。
還要寫成果公開報告會情況,内容包括:成果公開報告會一般情況;成果公開報告會要點(課題、觀點、方法、建議等);同行聽衆反饋意見。
還要逐項填寫階段成果以及資助經費總決算等。
●鑒定
鑒定标準。從科學性、創新性、規範性、難易程度、應用價值等五個方面進行等級分類評價,定性(從五個方面進行模糊評價)和定量(分A級優秀、B級良好、C級合格、D級不合格)相結合,作為專家評價的參考标準。
鑒定評價的參照指标是:
科學性。A級1、課題意義和價值重要,研究問題真實,研究前提可靠;2、研究方法适當;3、論證分析嚴密充分;4、結論合理可信。B級1、課題意義和價值比較重要,研究問題比較真實,研究前提比較可靠;2、研究方法比較适當;3、論證分析比較嚴密充分;4、結論比較合理可信。C級1、課題意義和價值一般,研究問題真實性一般,研究前提基本可靠;2、研究方法基本适當;3、論證分析基本嚴密;4、結論基本合理可信。D級1、課題意義及價值很小,研究問題虛假,研究前提不可靠;2、研究方法不當;3、論證分析不嚴密;4、結論不合理、不可信。
創新性。A級1、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論,豐富和發展了某種的教育理論或學說,引領學術發展;2、成功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術;3、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事實;4、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B級1、研究有一定的開創性,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論觀點,豐富和發展了某種重要的教育理論觀點或學術;2、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術比較成功;3、獲取了較多的第一手資料和事實;4、形成了比較新的教育成果。C級1、研究有所進展,提出的教育理論觀點,具有啟發性,提出了進一步認識某種教育理論或學說的啟發性見解;2、一般性運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技術;3、獲取了一般的第一手資料和事實;4、形成了一般性教育成果。D級1、研究價值缺乏新意,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不深入,低水平重複研究,研究有明顯的錯誤;2、沒有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術;3、獲取了一般的第一手資料和事實;4、沒有形成新的教育成果。
規範性。A級1、研究體系完整、系統;2、研究設計與實施規範、嚴格;3、;論述全面,概念明确,邏輯嚴密;4、資料可靠、系統,引證規範。B級1、研究體系比較完整,有一定的系統性;2、研究設計與實施比較規範、嚴格;3、;論述比較全面,概念比較明确,邏輯比較嚴密;4、資料比較全面、可靠,引證比較規範。C級1、研究體系基本框架完整;2、研究設計和實施基本規範;3、主要概念明确,條理基本清晰;4、資料基本可靠,引證基本規範。D級1、研究體系混亂;2、研究設計和實施有明顯欠缺;3、概念不明确,條理不清晰,邏輯混亂;4、資料有明顯遺漏或錯誤,引證不規範。
難以程度。A級1、研究的問題複雜,工作難度很大;2、調查或實驗工作量很大;3、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很大。B級1、研究問題複雜,工作有難度;2、調查或實驗工作量比較大;3、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比較大。C級1、研究問題較複雜,有一定難度;2、調查或實驗工作量一般;3、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一般。D級1、研究問題不複雜,工作難度小;2、調查或實驗工作量很小;3、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很小。
應用價值。A級1、成果有明顯的前沿性和開創性,對學科發展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領作用;2、成果對解決重大的教育決策問題有重要作用;3、成果對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有創新性的指導意義,有廣泛的應用與開發前景。B級1、成果有一定的前沿性和開創性,對學科發展有推進作用;2、成果對解決重要的教育決策問題有重要作用;3、成果對解決重要教育實踐問題有一定的應用與開發前景。C級1、成果的創新性一般,對學科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成果對解決一般性教育決策問題有推進作用;3、成果對解決一般性教育實踐問題有推進作用,應用與開發前景一般。D級1、成果無創新,對學科發展無促進作用;2、成果對解決教育決策問題無促進作用;3、成果對解決教育現實問題無促進作用,應用與開發前景較差。
鑒定組織單位将公布課題研究鑒定結果和鑒定等級,公示鑒定專家名單及其鑒定意見,接受社會監督。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課題成果、專家鑒定意見持有異議的,可在鑒定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鑒定組織單位提出。
成果要求。一般要求,研究成果均需先出版或發表後鑒定。凡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國防等敏感問題的研究成果,可先鑒定後出版或發表。在通過鑒定之後出版或發表的,在鑒定時需報送樣書或樣刊。
課題負責人均須為代表作(著作、論文)的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無關成果不得列入課題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必須源自課題研究。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等不得充作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鑒定。
成果若出現抄襲、剽竊、篡改等其他違規行為,除通報外,課題按撤項處理,并追回全部資助經費,承擔者3年内不得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載入不良信譽榜。
未結題者,不得參加下一輪申報課題權利。第一次鑒定未通過的,鑒定組織單位将鑒定的結果反饋給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根據專家意見認真修改,深入研究,補充完善,須在半年内重新申請鑒定。
參考書目: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李秉德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葉瀾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
《教育研究方法概論》,約翰•W•貝斯特等著,春秋出版社,1989年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卓挺亞等編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