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教師的幸福哪裡來
專家學者們說,幸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由于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滿足并感受到人生價值的實現或正在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精神上的總體愉悅狀态。幸福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真誠的心靈、勞作的汗水,去發現、去感受。特級教師李鎮西校長認為,“比優秀重要”的幸福,至少有三個含義:标準不算太高但比較體面的物質生活;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體驗到的超越物質與功利的精神享受。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達到這些要求,并不容易。我們教師可以從哪裡找到幸福呢?
從與學生的溝通中來。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曆史教師紀連海說,最幸福的事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和學識影響了學生的人生。他的教育價值觀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智慧之光,而且讓學生感到了無窮的幸福和無盡的快樂。學生是教學對象,更是學習主體和課程資源。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與學生的真誠溝通,都能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時,我們闆起面孔、嚴格要求;有時,我們和風細雨、真誠關懷;有時,我們返老還童、重做學生……當你的學生用真誠回報真誠、用感動回報關心、用快樂回報激勵的時候,當你原來并不欣賞的學生告訴你很感激你的嚴格教誨的時候,當在天涯的芬芳桃李給你傳來真誠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時……你難道不能感受到幸福?
從課堂教學中來。當我們營造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克服困難、一起享受成功,我們就會感到幸福;當我們教育的學生成績有所提高,思想有所進步,我們就會感到幸福。理想的課堂,一定是告别了死記硬背的課堂。學生的讨論,指點江山、自由揮灑,把當今時代呈現得淋漓盡緻;教師的指點,穿針引線、春風化雨,把社會風雲分析得深入透徹。當你看到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的時候,當你精心設計的小情境引起學生共鳴的時候,當你用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讓學生感動、激動的時候,當你用感人至深的材料和圖片讓學生震動的時候……你難道不能感受到幸福?
從自我提升中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進受教育者獲得幸福體驗,提升幸福意識,發展幸福能力。如果我們喪失幸福感,那我們所教導的學生就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因此,教師的幸福感是實現教育本質的必然需要。一方面是教師自我實現的現實需要。無論是參加各種形式的深造,還是各種文本的閱讀,都是教師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徑。而能讓教師體驗幸福的根本,還是進行研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當我們感悟到自己就像果樹,在哺育果實的同時,也不斷地汲取營養成長自己時,我們就會感到幸福;當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被我們分析得“頭頭是道”的時候,當我們翻開帶有淡淡墨香的報紙雜志,在那些跳動的文字中發現自己的名字的時候,我們身邊洋溢的,這難道不是所謂的幸福嗎?
春風化雨催新蕾,辛勤耕耘桃李豔。我們的幸福,其實就在我們的平凡中。我們需要的,隻是在以苦為樂的工作中,多一雙發現的慧眼,多一些敏感的體悟,多一點追求的自覺。教育是一首永恒的四季歌,讓我們所有教師敞開心扉,用自己的青春、慧眼和激情唱響為師者的人生之歌。
(文章摘自《教育時報》2012.2.15第2版)